推荐丨文猛:花开荣昌

栏目分类推荐丨文猛:花开荣昌

你的位置:体彩11选五中奖规律 > 新闻动态 >

推荐丨文猛:花开荣昌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7:37    点击次数:60

\n

花开荣昌

\n

文/文猛

\n

物以稀为贵。荣昌山很少,稀奇的是山,宝贵的自然也是山。

\n

荣昌人带我看了两座山。

\n

一座叫古佛山。在四川泸县石桥镇和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交界处,一方丘陵突然长高到711.3米。泸县那边叫“道林沟风景区”,荣昌这边叫“古佛山风景区”。

\n

山不在高,有花则名。古佛山开满了鲜花,海棠花、玫瑰花、月季花、薰衣草……不是几朵,是很大的一片花海。它们开放在古佛山脚下,花海之上,是气势更为宏大的桐子花海。如果说古佛山是一篇关于鲜花的宏大散文,那山脚下的花海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段落,山上的桐子花海才是古佛山最盛大的花事。

\n

正是桐子花开的时节,看着漫山的桐子花,我们词语的仓库,贫穷得只剩下一个“啊”,甚至连这个叹词也被卡在了声道。

\n

桐子树是我们巴蜀大地最乡愁的树,走进乡村,随处都能见到桐子树。桐子树也是乡村的“摇钱树”。但是谁也不会在好田好地上种桐子树,所有的桐子树都长在“四边”——地边、沟边、路边、渠边,长在“四旁”——村旁、宅旁、路旁、渠旁。所以,当看见古佛山这一山的桐子花,难怪我们惊讶。

\n

是谁在古佛山种下这么多的桐子树?古佛山原村支书、现为景区管理顾问的张绍生老先生告诉我们,生长在古佛山和道林沟的桐树是野生的,都有几十上百年的树龄,古佛山桐林面积近200亩。“家有千棵桐,遇事不求人。”在张绍生的记忆里,桐子榨成桐油,桐油刷在家具和农具上,在煤油灯和电灯出现之前,桐油点亮了乡村。桐油卖到供销社,供销社送到长江边,轮船送到国外,当年巴蜀的桐油,在全世界都是抢手货。秋天桐子收获时,村里会安排很多民兵守护古佛山上的桐子,那是大家的桐子。但后来有一段时间,桐子树突然被冷落,山下成坡成林的桐子树被村民无节制地砍伐,树干好的修房、造屋、做家具,孬的当柴烧,好端端的“黄金果”“功臣树”数量锐减,有的地方几近绝种。幸运的是,古佛山上的桐子树被保留了下来,成为巴蜀大地上最大的一方桐子树园。

\n

我们走过了桐子花开的旧时光,我们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光。在古佛山的桐子花海中漫步,桐子树林里的石头上刻满了“佛”和“福”,那是古佛山的“百佛园”和“百福园”。如今,古佛山村改名为古佛山社区,“倒春寒”的岁月也一去不返。我们知道,这座山和这一山的花,能够给荣昌人带来稳稳的收成,这里有了更多的幸福花开。

\n

我们走向另一座山——鸦屿山。

\n

鸦屿山上没有鲜花,却有陶土。山那边是隆昌,山这边是荣昌,因为满山的陶土,山两边成为“陶园”,上面开满“陶花”。

\n

相传大禹治水时,曾扯了一把草擦拭手上的泥,一不小心,草划破了手,血滴在随他治水的玄龟背部的一块泥土上。后来,这块泥土落在了鸦屿山,落在了安富镇,落地生根,土生土长,阻拦水势。后来,荣昌到处长满这样的陶土。我们看到的陶土,有红色和白色两种,沾水后黏在手上抖不下来,荣昌人称之为“泥精”。

\n

“安富场,五里长,瓷窑里,烧酒房,泥精壶壶排成行,烧酒滴滴巷子香……”走下鸦屿山,走进荣昌安陶古镇,我们听到一个个作坊里传出韵味十足的民谣,唱的正是荣昌安富的陶瓷。

\n

早在秦汉时期,荣昌大地上就出现了第一口龙窑(荣昌人称陶窑为龙窑),在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。算起来,荣昌的“陶花”已盛开了2000多年。荣昌也因此成为与江西景德镇、江苏宜兴、湖南醴陵、广东佛山、云南建水等齐名的陶瓷产地。2020年,荣昌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、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“中国(西部)陶瓷之都”的称号。早期,荣昌陶土主要用来生产缸、盆、钵、罐等日用陶瓷,实用性强,造型自然,有一种质朴之美。这里出产的泡菜坛子,泡菜不串味、不渗色、保鲜时间长,深受巴蜀百姓喜爱,荣昌“陶花”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花。清嘉庆年间,荣昌人开始用陶土制作细陶,其“薄如纸、亮如镜、声如磬”,声名远播,荣昌“陶花”成为人们精神上的花。

\n

安富街道的梁师傅是荣昌陶制作工艺大师和技艺传承人,在他的工作室,我们目睹了荣昌陶的制作过程。“经过不断演进,荣昌陶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,包括晒泥、碾泥、过浆、揉泥、制坯、晾坯、打磨、刻花、上釉等24道工艺流程。”说起陶艺,梁师傅有滔滔不绝的话题。正赶上开窑仪式,梁师傅高呼一声“开窑”,匠人们把龙窑窑门缓缓打开,热浪扑面而来。梁师傅告诉我们,这些陶器烧制了七天七夜,匠人们要轮流守候,控制好火候,以达到期望的“窑变”。

\n

关于“窑变”,梁师傅介绍,其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,因柴烧、时间和温度这些不可预见且变幻万千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。在熏窑24小时后,火力需逐步升高至中火,24小时后再升至大火高温,使窑内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到2000摄氏度,后排看火眼的温度应达到800摄氏度到1000摄氏度,这样陶坯才能充分吸收煤和松材的有机成分,发生“窑变”。荣昌陶的釉色非常丰富,在烧制时,窑炉里产生的温差会使釉色产生变化莫测、出人意料的效果。这种“窑变”的独特性,让陶土制成的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\n

桐子花开之后是春天,“陶花”窑变之后是收获,荣昌人说,荣昌大地上还有海棠花、油菜花、稻花、酒花……花开荣昌,盛世荣昌。

\n

\n

(原文刊发于《中国文化报》2025年4月17日第6版)

\n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\n

\n